眼部整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苏交恶,责任在谁
TUhjnbcbe - 2021/10/12 20:44:00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222203.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外交关系中,与苏联的恩怨情仇是极其重要的一段历史,中苏关系由原先的友好到恶化,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对中苏两国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对中国来说尤甚,中苏关系恶化后,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事力量不但分布在中国漫长的边界线上,与中国首都的直线距离只有多公里,犹如一把钢刀架在雄鸡脖子上,让人不寒而栗。

回顾中苏两*关系,中国共产*在成立之初与苏联,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毛泽东等本土领导人的胜出,中国共产*成为强有力的*治组织,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自然而然的,中国共产*在建国后全面倒向苏联。

随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大获全胜,把美*从鸭绿江赶到 ,不但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出尽风头,露了大脸,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也赢得了苏联的重视和尊重,在国际事务上,中苏两国配合紧密,关系良好。

朝鲜战争之后,由于中国在朝鲜的胜利加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中苏关系变得更好,赫鲁晓夫当*的前期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不但对中国进行大量工业项目等方面的援助,在高精尖武器上也对中国展开支援,这时是中苏关系蜜月时期。

应该说当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极其重要的,也是真心实意的,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从农业国向工业国顺利转化,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队,尤其是空*,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劲旅。

但就在蜜月期中,中苏关系慢慢出现了一些裂缝,首先是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经过*治角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他站稳脚跟后,年在苏共22大上做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震撼了世界,对国际共运,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看法和感情很复杂,非常复杂,毛泽东等共产*人对斯大林的怨气由来已久,从中共建立时起算旧账,由于苏联对中国革命不切实际的指挥干涉导致重大损失挫折,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共对此一直引以为戒。

但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七分功劳,三分过错,功大于过。认为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在世时溜须拍马,身后则全盘否定的做法非常反感,特别警惕,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毛泽东念念不忘警惕中国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因此虽然赫鲁晓夫对中国进行众多帮助,但毛泽东对他无法产生好感,非常戒备提防。

年苏共元老伏罗希洛夫访华,在中国获得了极高规格的接待,在苏联,伏罗希洛夫属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斯大林的战友,在赫鲁晓夫时代他老人家早已在*治上失势,中国隆重接待他,从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对赫鲁晓夫的不满。

历史学家们比较公认的中苏之间产生重大分歧的,造成矛盾公开爆发的历史事件是年的联合舰队长事件,双方开始当面争吵,原有的矛盾转化到明面上。

其实公正的说在联合舰队问题上,苏联方面提出来的时候确是好意,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是这建议一提出来,立即遭到毛泽东的激烈反对,厉声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清楚,态度之严厉,把尤金紧张的心脏病都快犯了。

尤金立即向苏联国内反应情况,赫鲁晓夫也不怠慢,马上飞到中国来向中国解释,态度不可谓不好,但这事情最后完全谈崩,毛泽东情绪激动的说“我们这块土地上外国人出现的已经够多了,再也不需要外国人替我们决定什么了”,对于这样激烈决绝的态度苏联方面困惑不解,甚至觉得委屈,觉得我们帮了你们那么多,怎么这么一件事情都谈不下来,况且这也是对你们有好处的,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从鸦片战争后,被外国人欺压了上百年,对这样涉及主权的事情极度敏感。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中苏双方由于两国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现实环境不同,有些矛盾已经在蜜月期间潜伏之中,联合舰队导致的矛盾,严格说来双方都没有责任,或者说双方都有责任,由于隔膜和误解导致争议爆发,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其实在这之前,这样的阴霾就已经出现过,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方面给予了高规格接待,招待中国代表团去观看芭蕾舞剧《红罂粟》,在芭蕾舞历史上这也是一部著名舞剧,苏联著名女舞蹈家乌兰诺娃也出演过剧中女主角,其内容还和中国有关。

苏联方面本来以为这是件好事,结果惹了麻烦,中国人看完面色阴沉,很不愉快,就差当面向苏联抗议了,搞的苏联人也惶惑不安,原来《红罂粟》的女主角是一名中国的下层妓女,从远方驶来的苏联货船的船员那里获得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给中国的苦力,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和中国买办的压迫,对这样的情节中国人认为剧中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也对共产主义这样的传播方式非常反感,其实中国人有点敏感了,即便是妓女也是底层的受压迫的劳动人民,也是劳苦大众,有权利反抗压迫奋起抗争。

举这样的例子就是想说明,苏联和中国,在国家利益上,在意识形态上有着众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双方在一些事物上存在着认知上观点上的隔膜,这样发展下去,很容易发展成为对彼此的误解,随后演变成互相对立,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对立会愈加严重,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隔膜一旦产生就很难愈合,在双方交往中处处体现出矛盾和分歧,由于双方已经对对方产生了不信任,这样的分歧不但无法弥合反而越来越严重。在以下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并愈演愈烈。

苏联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所导致的分歧。苏联和中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不同。苏联在革命刚获得成功时也尝试向外输出革命,支援各国共产*进行革命,其中就包括中国,但二战后苏联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美国共同构建了新的国际*治体制--雅尔塔体系。

苏联是当时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参与者,苏联美国都没有实力打破这一体系,因而苏联需要和美国一道共同维护这一体系。所以当朝鲜战争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苏联也不直接参战,不和美国撕破脸,而是支援中国参战。

中国在建国后革命势头不减,更重要的是台湾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美国是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中国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对苏联与美国搞缓和非常不满,特别警惕,总怀疑苏联为自身利益而牺牲中国。

年中国炮轰金门,苏联是中国盟友不得不表示支持,但在两*内部的会谈中却表达了不满,说中国没有事先通气造成被动,这样反过来又引起中国的不满,因为中国坚定的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绝对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美国不可以,就是盟友苏联也不可以就此说三道四。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中国使用大搞运动的方式,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三面红旗”铺天盖地,希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样板。苏联对此不支持,认为违背了经济规律不会有好结果,尽管苏联自己违背经济规律的事也不少,但至少这次看对了,经济上的冒进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损失重大。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随着中国第一个五年建设的巨大成功,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快速提高,中国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出更多的力,可以帮助协调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匈牙利事件后,中国对苏联粗暴处理方式并不满意,中国在苏联与东欧国家进行调解。

大外交家周恩来进行了多边外交访问,出访苏联东欧国家,在暴乱平息后不久,局势动荡还有危险时出访匈牙利,有传言说周恩来是坐着装甲车进入布达佩斯的,当然是谣传,但是说明的当时局势的紧张危险。

周恩来周旋在各方之间进行调解,在苏联批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漠视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利益和意见,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在匈牙利则为苏联辩护,请匈牙利同志顾全大局,理解苏联的做法,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使命,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空前高涨。

关于与美国等帝国主义的战争问题上,有件事充分说明了中苏两国的态度,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会谈中,表现出对美国人富裕生活的羡慕和向往,毛泽东对此不屑,认为赫鲁晓夫失去了革命激情,想搞妥协,谈起与美国的战争,毛泽东对核战争无所畏惧的豪言壮语没吓着敌人之前,先把赫鲁晓夫和其他国家的共产*领导人吓着了,赫鲁晓夫不同意毛泽东的观点,婉转的说“苏联人民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

是的,苏联经历了极其惨烈的战争,战争带来的极其巨大的人口损失,几乎每一个家庭都失去了亲人,苏联不满意中国对战争的轻率态度,在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时,带中国人去斯大林格勒战役旧址参观“万人沟”,在城市中一条战壕里双方有上万人阵亡在这里,那种血肉磨坊的惨烈给苏联人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

那么,从这段对话中来看,谁对谁错呢,答案是,谁都没有错,历史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赫鲁晓夫是对的,要竭力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毛泽东也是对的,对战争的一味畏惧并不能避免战争,对相对弱势者来说,越是对战争无所畏惧,越能避免遭遇战争,敢战方能避战,东方思维方式,欧洲人无法理解。

中国苏联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苏联对中国的不听话越来越不耐烦,真是升米恩斗米仇,对于中国的不合作态度从郁闷委屈,演变成为愤怒。年6月苏共在五十多个国家共产*参加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组织围攻中共代表团,将两*矛盾公开化,苏联抨击中国的大跃进,试图在共产主义理论上压服中共。

中苏两*代表团在会上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冲突并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这次交锋其实是中苏两*关系逐渐恶化的一次公开爆发,随后苏联*府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限期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从而撕毁了与中国合作的几乎所有经济合同,中苏关系正式破裂。

中苏双方从误解隔膜走到矛盾尖锐对立不可调和,终于彻底分裂,让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遭受严重挫折,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忧虑的说“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老大姐,你们兄长姐姐吵架,我们当弟弟的怎么办。”中国则陷入了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时刻,这更增添了对苏联的愤恨。

年中国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研制成功原子弹和赫鲁晓夫倒台同时发生,随后中国觉得是一个改善中苏关系的机会,周恩来带领外交使团出访苏联,希望能和新的苏联领导人会谈,改善双方关系。

本来周恩来访问苏联的气氛相当好,毕竟中国苏联友好了那么多年,意识形态相同,没有理由闹的那么厉害,苏联*府内部,也有亲华势力的存在。这时又一个彼此产生重大隔阂的祝酒事件发生了。

在宴会苏联举办的宴会上,宾主言谈甚欢,中国代表团里有贺龙元帅,苏联主人里有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等将*,大家都是*人,性格豪爽,在一起敬酒喝酒聊的起劲,马利诺夫斯基拍着贺龙肩膀说“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搞下去了,你们也把毛泽东搞下去吧,这样咱们又可以回到中苏友好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了。”

如此放肆的言语把贺龙吓一跳,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即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也吃了一惊,立即向在场的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提出抗议,说这是对中国领导人的污蔑,是严重挑衅,结果勃列日涅夫这老官僚满不在意的说“马利诺夫斯基喝醉了,别理他就是。”

周恩来对这样的漫不经心真是哭笑不得,反驳说“这恐怕是你们酒后吐真言吧”,中国方面认定这是对中国的蓄意攻击,经过评估认为苏联没有改善关系的诚意和行动,苏联现在是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周恩来带领中国代表团离席抗议,中苏关系失去了改善的机会。随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从两*关系到两国关系,从吵架打嘴仗到珍宝岛上的炮轰,两国成为敌对国家。

中俄交恶的后果无疑是极为严重的,从年双方关系产生裂痕逐步恶化,到最后两国刀兵相见的厮杀,到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经历了长达30年的波折,对两国国运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国际共运也影响深远。

对中国来说,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国际环境空前恶化孤立,在国际*治上几乎没几个友好国家了,为了应对来自北方的*事威胁,整个国家机器进入战时状态,被迫进行三线建设,大量企业转移到偏远地区,*费开支巨大,严重妨害了经济建设,在日本台湾香港韩国等地经济腾飞时,中国陷入了封闭停滞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中苏两国的有识之士对于中苏关系破裂恶化极为痛惜,中国被迫长期面对北方巨大*事威胁,要知道中国*队其实并不怎么怕美*,在那些身经百战的中国*人眼里,美*的装备一流让人羡慕,除此之外,对美*的战术战略、单兵素质等并没有放在眼里,但对苏*的看法就不同了,有一种徒弟对师傅的敬畏。

中国*队的战神粟裕大将文革时期在家赋闲,看到当兵的儿子拿回来一幅宣传画,几个中国士兵肩抗火箭筒,瞄准着苏*坦克,粟裕皱眉说怎么能这样打坦克,这不现实,儿子说这是宣传么,粟总还犟,说是宣传也不行啊,苏*的坦克集群动辄上百辆,冲锋时相互间隔几十米,这样打坦克都牺牲了也没效果,一代*神叹息着离开。

多年来中国方面将中苏交恶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苏联方面,毋庸置疑,在这方面苏联确实有重大责任,但责任不是单方面的,在正常舆论环境下还应理性探讨这一历史问题。

中苏交恶同样也对苏联产生了负面影响,苏联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重要力量,失去中国之后同样也是失去了一个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诤友,随后的苏联,越来越故步自封停滞僵化,在对外关系上,目空一切自我膨胀,社会主义国家稍有不同观点就被压制打击,可以说中苏交恶,埋下了苏联这庞大国家倒下的第一根导火索。

总结中苏交恶的历史教训,必须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意识形态要放在国家利益之后,彼此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不干涉对方内*,换位思维,多从对方的角度着眼,多理解对方,多客观看待。如今的中苏边境早已平静安宁下来,当年那隆隆的炮火声仿佛是敲响的警钟,提醒我们要理性包容。

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苏交恶,责任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