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中医称为睑黡(音yǎn)。《目经大成》首先提出此症名,描述为“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渖于旧棉纸。望之若米家山水,烟雨空濛。”就是说眼睛没有别的问题,只有上下眼睑色黑,有如淡墨水滴在旧的棉纸上一般。可见,古人的描述多么形象。
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均可出现黑眼圈,偶有家族遗传的报道。关于黑眼圈的局部皮肤解剖研究尚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关于黑眼圈的诊断标准还未出台,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根据症状来进行临床辨别和对症治疗。
引起黑眼圈的原因很多
现代医学认为,黑眼圈的主要病理因素是微循环不畅,血管淤阻,含氧量降低,血红蛋白堆积,在外显现出眼部暗黑色;或因日光过度照射、疾病等导致眼周色素沉着,而出现暗黑色,形成黑眼圈;或由于经常熬夜,眼部疲劳,或是皮肤松弛、衰老,浅薄松弛的皮肤血管引起的泪槽阴影有关。
目前的西医治疗方法有:
轻症患者,皮肤颜色沉着不显著时,使用对皮肤无*害的化妆品及美白剂能达到较好的遮瑕和美白效果。
非轻症患者,可以采用激光直接作用于血管或通过无线电、微针等物理方法,增强药物的渗透,减少黑色素以达到治疗效果。
侵袭性治疗,包括化学脱皮、微创及注射治疗,眼周整形术等。此类方法具有风险,对肌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睡眠质量在黑眼圈中不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人认为黑眼圈是睡眠不足引起,然而睡眠质量不在黑眼圈中起主要作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不注意,都可能导致黑眼圈的出现。主要分型有:
血管型黑眼圈:一般表现为青黑色。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用眼、不注意眼部保健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眼周血液循环不佳、微血管供血不足,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留。
色素型黑眼圈:一般表现为茶色,多是由日晒、药疹以及滥用化妆品等原因导致眼周皮肤的炎症、损伤和色素沉淀引起。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防晒、皮肤清洁,并预防眼周疾病。
先天型黑眼圈:眼周皮肤下垂、肌肉松弛、泪沟下陷会造成局部的阴影,形成黑眼圈的外观。如果眼周形成眼袋,会增加眼周皮肤和血管的压力,让血管更加贴近皮肤,黑眼圈也会更加明显。
衰老型黑眼圈: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周皮肤失去弹性、变薄,也会让黑眼圈更明显。
疾病型黑眼圈:黑眼圈不但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而且也预示着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发病端倪,如胃炎、肾炎、肾结石、鼻炎、心脏病、肝功能异常、肝肥大、月经不调等,都有可能伴有黑眼圈。
眼圈发黑未必人人都是“肾虚”
中医学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色对应肾脏,色黑入肾,因此从补益肾气的角度考虑,服用六味地*丸可以改善黑眼圈,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六味地*丸具有美容的作用。但是,中医讲究辨证,事实上,黑眼圈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有关。
脾:根据“五轮学说”,眼胞部位属于脾,若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无气血滋养,出现黯黑。《目经大成》所说:“(睑黡)总由脾土衰惫,倦于承运输送,致寒饮热痰,不下行而上走,现斯秽迹。”《四诊秘录》提到:“眼胞属脾,若黑灰煤炭之色,主痰饮之疾”。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丸类口服,平时也可以多吃点薏苡仁、白扁豆、藕等有助于祛湿、利湿的食物。
肺:肺主通调水道,若肺气不足,津液输布失常,水液代谢不良,痰浊蓄于胞睑,经络受阻不通,也会出现目周青黑。
肝:肝开窍于目,肝气瘀滞,血行不畅,血液循环不良,而出现眼周脉络迂曲,青紫隐现。正如《眼科集成》所说:“气郁血滞,伏火邪风,夹瘀血而透于眼胞眼堂,隐隐现青黑之色气。”多与睡眠和情绪有关,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类,若未见明显效果,建议服用汤药。
心:心经有支系上“目系”,所以眼周疾患与心也有关。
肾:肾藏精,精气通过任脉循行,上荣于目,任脉从咽喉部上行,经过两侧面颊至目眶下。若肾精不足,双目失养,可在眼目周围浮现肾之本色黑色。肝肾同源,临床上肝肾同治,以滋养肝肾为主。中成药可选用地*丸类辨证使用。
一般而言,血管型黑眼圈,常常见于肝气瘀滞;先天型黑眼圈,患者常有肝肾不足之证;衰老型黑眼圈,往往见于脾虚气弱,痰浊内停。
小儿黑眼圈常常与肺脾不足有关。《幼幼集成》云:“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目经大成》曰:“肺脾亏而饮食过量未尽传送施化,譬如沟渎所积,自然久为淤浊”。儿童黑眼圈要与儿童的体质相结合,从小就注意减少感冒咳嗽发生,饮食有节,达到肺脾强,体质壮。
非药物疗法:
针刺:以近部选穴为主,再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配穴。如承泣、四白、攒竹、瞳子髎、印堂等。脾虚者,配脾俞、中脘、丰隆、阴陵泉;瘀血者,配膈俞、血海、太冲、气海等。另外,温针灸于面部,温煦肌肤,不仅可以温阳,还可以促进血液运行,哪个证型都可以使用。
艾灸:局部悬灸为主,温通经络、调理气血为要。将艾条点燃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微痛为度。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3天。
刮痧:用砭石刮按眼部周围的穴位,推动和调控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脉,刺激温和,缓缓奏效。
火针:起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但面部会出现针眼痕迹,正常约2周左右自行消除,但皮肤瘢痕体质者慎用。
热滚:这是壮医疗法。利用煮熟而热烫的鸡蛋在人体眼部周围穴位上来回滚动,促进*邪的排出,振奋阳气,改善人体黑眼圈的症状。
日常美容小方:
1)敷土豆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瘀血所致的黑眼圈,外敷土豆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土豆片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循环,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局部按摩:穴位按摩也能改善血管型黑眼圈。印堂、四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阳白、
迎香等穴,每次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戴太阳镜:对于色素沉着型黑眼圈,戴太阳镜,注意皮肤防晒,也是保护眼周,防止出现黑眼圈的方法。
4)合理睡眠时间:建议最佳的入眠时间为22:00左右,00:00至凌晨2:00为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可用促进人体*素的排出。
5)食疗:日常可以食用一些养心安神、补肾疏肝的食物,如黑豆、枸杞子、红枣、黑芝麻、胡萝卜、海带等。
6)避免眼部疲劳: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劳逸结合,不长时间面对电脑,建议每四十分钟起身休息并做眼部按摩。
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适量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合理均衡的饮食,良好的心态,这些都可以使你气色红润而有光泽,远离黑眼圈。
(图片源于网络;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