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年2月24日,医院院长李立主刀的肝移植医疗团队在手术台上鏖战18个小时,成功实施了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把38岁的肝衰竭患者罗敏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这例手术不仅展现了肝移植团队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方面的精湛技艺,还让人看到一个哥哥捐肝救妹妹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事。
丈夫和哥哥抢着捐肝脏
年12月14日,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向家坝镇罗敏的肚子突然疼起来,并慢慢肿得像篮球那样大。
医院治疗两天后,罗敏的病情不见好转。第三天,家人带着她到昆明医科医院救治。
原来,18年前,罗敏体检时发现患上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大三阳)。年前,她就一直口服抗病毒的药。后来,因为妊娠才停止服药。去年以来,她也未按规律服药。半个月前,她出现剑突下疼痛,再次出现全腹胀,并伴有双下肢水肿、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罗敏住进昆医大附二院后,医生对她进行了系统的检査后发现,她肝硬化病变。医生采取子输注人血白蛋白、输血、保肝、利尿、退黄、抗病毒、3次人工肝等方法对症治疗。但因她病情较重,医生建议医院进行肝移植。
年12月29日,罗敏转入市一院南院区肝胆外科救治。该院肝胆外科主任陈刚介绍,罗敏患有肝硬化,入院时已腹胀10多天了,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时奄奄一息。罗敏当时的总胆红素值高达多,是正常人标准的30多倍,病情特别严重。陈刚带着医护人员立即对罗敏展开全力救治,经过一系列病情综合评估后决定,先采用人工肝替代治疗的办法,暂时控制住她日益恶化的肝衰竭。
经过全面检查和多次会诊后发现,罗敏的病情很复杂,肝衰竭日益严重,以前就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腹腔还有积液。陈刚说:“唯一有希望救活她的治疗手段只有进行肝脏移植。肝脏主要来源于心脑死亡的患者,但目前供肝资源缺乏,就罗敏的情况看,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亲体肝移植是唯一选择。”
“我是她丈夫,用我的肝吧。”“我是她亲哥,我的肝最适合!”罗敏的丈夫刘仁海和哥哥罗良进听完陈刚的话后,争抢着要捐出自己的半个肝脏。罗良进说:“用半个肝就能救妹妹一命,千值万值!”刘仁海说:“要是我的肝脏也能救妻子,绝对毫不犹疑。”
用谁的肝脏更适合呢?丈夫和哥哥都当仁不让,争论了起来。在陈刚的耐心解释下,两人分别按要求进行了肝脏系统评估。经过对两人肝脏的系统评估后确定,哥哥的左半肝更健康,更适合捐献。
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医院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了院内会诊后,医院技术委员会、医院伦理委员会,并对捐献者及受体的手术安全和伦理进行严格审查。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后,上报给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核,并很快就得到审批通过。
就这样,医院决定在2月24日对罗敏实施活体肝移植手术。
分钟接好5根血管和管道
万事俱备,只欠移植了。2月24日上午7点30分,罗良进被推进手术室,等待摘取供体肝。
“9号手术钳、纱布,快点!”11点15分,在手术室里,李立唤着身旁的助手递手术钳和止血纱布。只见他半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罗良进已被切开的腹腔,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娴熟地操作着手术刀。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李立、党委副书记冉江华、副院长张升宁三名主任医师胸有成竹,配合默契的进行供体肝摘取手术。在他们眼里,整个手术过程容不得半粒沙子,必须要分毫不差地把供体左叶肝精准地摘取下来。
另外一间手术室里,主任医师陈刚同样带着助手正在对肝受体罗敏的病肝进行切除手术,为接受供体肝移植做好充足准备。两间手术室里,30多名医护人员正在齐心协力、相互协作、争分夺秒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中午1点多,罗良进的左半叶肝被成功摘取。经过冰冻病检后,再次确认供体肝健康,医疗团队迅速对供体肝进行修整止血,供体肝经过专业规范的整形美容后被送进了受体罗敏的手术室里,立即按照计划展开下一步移植手术。
“罗敏的血管太精细了,大大增添了无缝接通肝脏血管和管道的难度系数。我们花了3个多小时才接好一根肝动脉、2个小时才接好胆总管,从肝上下腔静脉到肝下下腔静脉,到门静脉和肝动脉,最后到胆总管,大约花了6个多小时。看着罗敏移植的肝脏慢慢恢复血色,血液慢慢恢复流动时,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夜里12点下手术台时,虽然大家眼睛酸胀、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但心里比较踏实了。”陈刚说。一般来说,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可分为“切、修、移”三个重要步骤,即精准无误地从供体上摘取供体肝、对供体肝进行专业规范的修整、把供体肝无缝精密地移植到受体。在把供体肝移植到受体的过程中,要把肝动脉、静脉、胆总管等多根非常精细的血管和管道一根一根地精准无缝地连接起来,这特别考验医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手艺,是活体肝移植手术难度最大的技术环节。
李立表示,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一项十分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技术难度系数较大。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20多个科室、30余名医护人员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才完成此例肝移植手术。从年至今,市一院已完成30余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活体肝移植供体一直保持零死亡率,受体存活率逐步提高,活体肝移植医疗技术逐渐成熟。市一院是目前云南省唯一能够独立完成活医院。面对肝功能衰竭又短时间找不到肝源供体的患者,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是唯一有希望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疗手段。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全世界已有10万余名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肝移植重获新生。
“这例手术的背后有一个充满亲情的故事,鼓舞我们竭尽全力救人。为鼓励他们捐肝救人的爱心善举,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医院决定减免罗敏在医保报销外的部分医疗费用。”李立说。
2月25日凌晨1点,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了,兄妹俩都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关闭手术室的灯时,大家又舒了一口气。
3月1日上午9点,躺在普通病房病床上的罗良进术后恢复情况稳定,精神状态也不错,估计10天左右可出院了。罗敏还在ICU,2月28日已经苏醒,撤掉了呼吸机,未出现胆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需要做人工肝辅助治疗,估计继续观察治疗1个月后也能出院了。
新闻助读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它的主要功能是:营养物质代谢、合成功能、合成分泌胆汁、生物转化功能等。肝脏一般重约克至1克,占体重的2%——3%,正常人只需35%的肝脏即可以完全承担其生理功能。因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将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或部分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患者垂危的生命,这个过程就是肝移植。亲体肝移植的意义在于:缓解供肝短缺的现状,减少终末期肝病患者等待移植的时间。从医学角度看,亲体肝移植是肝移植技术的高峰,对肝移植和肝脏外科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从患者角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束漫长痛苦等待肝源的过程和死亡的威胁,在亲人的帮助下,很快接受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
肝脏移植主要有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两种,活体肝移植又分为亲体肝移植和非亲体肝移植。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中的非亲体移植供肝匮乏,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为防止非法器官买卖,活体供肝的选择只允许在亲属之间进行。20世纪90年开始,全球性的器官匮乏已日益尖锐,严重影响了器官移植学,尤其是以肝移植为代表的临床大器官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期的移植病例数年增长率却远远落后。随着等待肝移植患者的迅速增加,数量相对较为固定的尸肝愈加难以满足要求。进入21世纪,成人亲体肝脏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截至年已完成余例。
医院南院区肝胆胰外科以人才为基础,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学科先后获批为国家级肝脏移植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云南省器官移植研究所、云南省器官移植创新团队、省市级重点专科、多个省市级内设机构、博硕士培养点,科室现医护人员42人,其中博士5人,主任医师5人(如果加张副就各加1人),副主任医师4人。学科以肝脏移植为特色,打造出云南省领先的肝胆胰外科学科团队,科室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DCD(心脏死亡)肝移植,亲体肝移植、胰腺移植,累计完成肝脏移植余例。常规开展肝胆胰外科各种疑难手术,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腹腔镜设备开展了腹腔镜先进技术,学科综合实力跃居云南省领先地位。学科始终秉承提升医疗质量,追求卓越,更好于服务患者。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杨芮
编审:吴晨萍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