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典舞蹈的神韵及其艺术性
摘 要:我国的古典舞历史十分悠久,五千多年以前就有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舞蹈,这里的“歌”指诗歌(最早的诗歌是诗与歌融为一体的,即能唱的诗),“乐”指声乐与器乐。后来商代的巫舞、周代的文舞与武舞、春秋战国时代的优舞、汉百戏中的各种舞蹈,均曾盛行一时,蔚为大观。
中国论文
关键词:古典舞;当代;发展艺术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15-01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唐朝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和诗歌的大发展,舞蹈也更加繁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著名的健舞、胡腾舞、胡旋舞、剑器舞、霓裳羽衣舞等。遗憾的是,自宋至明清,中国古典舞大多已失传,一部分流入民间,成为民间舞;一部分进入戏曲,成为戏曲舞。建国以后,中国古典舞才重新勃兴起来,展现出新的芳姿,出现了赵青主演的舞剧《宝莲灯》、陈爱莲主演的舞剧《红楼梦》等古典舞的艺术精品。
如今,中国古典舞面临着究竟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其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对此发表几点浅见。
一、坚持民族化方向
古典舞既然是民族舞的一种,那么它的民族性就是它的根本属性。而要想发展古典舞,也就必须坚持走民族化之路。在这方面,许多舞蹈艺术家创造出成功的艺术典范。例如陈爱莲在《红楼梦》中,就运用了古典舞蹈特有的造型美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语汇,强化了舞蹈的内在韵律,并吸收了我国戏曲舞蹈中的“圆场”、“水袖”、“碎步”、“指法”、“身段”等表演技巧,很好地表现出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有力地展现了宝、黛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再如,由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创作、山东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剧《无字碑》,也突出了古典舞的民族风格,以凝重的风格展示了武则天“以凡人来世,以皇名归天”的生命历程与心路历程。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张建民、陈维雅为香港舞蹈团创作并排演的舞剧《秦始皇》,也以大气恢宏的民族风格,展现了秦王朝轰轰烈烈而又来去匆匆的短暂并复杂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秦始皇的丰富多彩艺术形象。
上述例证充分证明,只有走民族化道路,中国古典舞才能获得恒久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并不断繁荣发展。
二、把握地域化神韵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世界上没有所谓“通用艺术”,一切杰出的艺术作品,都以鲜明强烈的地域特色来展示民族特色。中国古典舞要想繁荣发展,也必须牢牢把握地域化神韵。在这方面,同样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前些年甘肃省歌舞团推出的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就以该省著名的敦煌文化为题材,将敦煌壁画尤其是闻名于世的“飞天”舞姿化静为动,以中国古典“敦煌式”的舞蹈语汇如“反弹琵琶”等,演绎出一部“复活了的敦煌”的惊世之作。最近,兰州歌舞剧院又隆重推出同样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恰与《丝路花雨》构成姊妹篇,再一次显示出地域文化与地域舞蹈的无穷艺术魅力。
一位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舞蹈演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较为灵活的表演技巧,还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舞蹈风格,并对舞蹈风格进行创新。“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动作元素,舞蹈演员在诠释舞蹈时应该将这四种动作元素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做到动作元素的统一之后,要融入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发挥到淋漓尽致。身韵既是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古典舞的灵*所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发展,舞蹈演员都在不断地创新。希望能创新出独具自身风格的中国古代舞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舞表演技巧趋向风格化。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是舞蹈动作的一种延展,在诠释舞蹈时,要注重“形、神、劲、律”的统一,将身韵的灵*作用融入舞蹈表演中。中国古代舞在我国舞坛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舞蹈演员都对中国古典舞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探讨。随着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其发展趋势也开始明显,把握好身韵的发展趋势,对舞蹈演员更完美地诠释舞蹈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古典舞虽然与现代舞相对应,但不等于它就可以墨守成规、食古不化,它也要与时俱进,注入现代意识,尤其是要树立并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创作并排演出独具我国民族风韵和地域特色的古典舞精品。
参考文献:
[1]李正,吕艺生.关于中国古典舞的指导思想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87(01).
[2]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3]李毓珊.从龙的图腾看中国古典舞身法的动势特征――中国古典舞身法探源之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