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长假,随着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长津湖》和影视剧《功勋》的第一章节“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爆火,人们的思绪被影视作品拉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的感受到了 战士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然而,除了冲锋陷阵的战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后方,还有一群妙手仁心、医术精湛的医学科学家们,他们在背后默默的守护着 战士,用行动诠释了“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的誓言。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整形行业的先驱,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而他们的精神,值得所有当代医美人反复学习。
资料整理:李勰
战争在战士们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
当我们在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可能第一印象就是:中美之间的装备火力相比有巨大的差距。
的确,我国第一批出国参战的25.5万的 士兵,每个人最多只能分到40发子弹,而且。相反的是,美国*队配备了大量杀伤性装备——如凝固汽油弹、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杀伤力强的毁灭性武器。其中,凝固汽油弹堪称人类史上最残忍武器之一,它炸开时会分散出很多燃烧的碎片,添加了沥青的粘性碎片会附着在士兵的身上继续燃烧,造成大面积的面部毁伤;又由于当时 缺少钢盔,打仗时头、脸必须暴露在外面,很容易遭受严重的枪伤。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中国 ,伤亡极其惨重,加之战争突然打响,就如《长津湖》描述的一样—— 保暖装备供应不及,大雪狂飞,寒风刺骨,士兵们在酷寒的环境中遭遇了大量的冻伤,大量士兵的面部器官被冻坏、缺损。
据资料显示——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 负伤人数共计人,伤类中排前两位的为炸伤和枪伤,分别占61.6%和17.0%,冻伤、烧伤和*气伤分别占11.1%、1.8%和0.1%,头面部受伤的士兵占战伤总人数的10%左右。
历史在战士们的身上留下了伤疤,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不曾退缩。
抗美援朝老兵涂伯毅
被凝固汽油弹烧伤毁容,造成一级伤残,当时年仅20岁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组成多支医疗队,*家驷、张涤生、宋儒耀、王翰章、倪葆春……一批批医学专家组成援朝整形外科手术医疗队,开赴前医院驻地救死扶伤。
张涤生建立战时“冻烧伤治疗中心”
年11月8日,由上海*医大学派出的首批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在李兰丁队长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手术。
年12月15日,上海成立了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员会,并提出组织志愿医疗手术队支援前线。截止到年3月5日总共有50多个分会报名,人数达人,医防队定名为“国际医防服务队”。
在上海举办的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治报告会
上海援朝手术医疗队上海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国际医防服务队”分为3个大队,曾任太平洋战争远征*中唯一中国战伤外科医生的张涤生,担任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兼颌面外科中队队长,他推迟了婚事,于年1月25日踏上征程,开赴东北。
年,由同济人组成的上海市抗美援朝支援医疗手术总队第一大队在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出发前合影
年2月3日,第一志愿手术医疗大队到达长春*医大学,2月10日正式开始工作。但由于身处抗美援朝战场的后方,且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战伤救治机制,很多病医院,可供张涤生治疗的病人不多,他便决定自己去寻找病人。
第一志愿手术医疗大队名单
为了使散医院中的大量烧伤、冻伤、头面、手足部等伤残伤员能集中有效地治疗,张涤生经过奔波和努力,3个多月后在长春建立了一个战时“冻烧伤治疗中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整形外科治疗中心。
中心设有60张病床,从各地转来的专科伤员均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他所领导的一个中队,包括2名主治医师和30余名医学院的实习医师,做了大量修残补缺的手术。战后,张涤生因此荣获抗美援朝后勤卫生部颁发的三等*功奖励。
在战火中淬炼,张涤生立足拓展整形外科事业。随队返回上海后,张涤生继续从事唇腭裂、面裂等畸形的修复工作。年,他参加大面积烧伤病员邱才康的抢救工作获得成功,创造了世界上医治大面积烧伤成功的奇迹。年,医院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期间建立了整形外科,后又将整形外科更名为“整复外科”,促成上海整形外科的飞跃,也使我国整形外科在国际上脱颖而出。
宋儒耀、王翰章领导的“西南援朝手术医疗队”
在战争中,我 负伤人员中约10%是头面部受伤,为了救助战争中被凝固汽油弹烧伤的伤员,急需烧伤整形专业的医生处理。为此,中央*委给西南*区下令:“组建一支援朝医疗队,由宋儒耀担任队长并负责选拔人员。”
宋儒耀总结了二战中战伤救治的经验,带上了大量由医院、美医院留在华西的先进整形手术器械,并在华西大学组建了10人的医疗手术队,其中包括他的弟子王翰章。年4月31日医疗手术队离开成都前往重庆,与重庆一支10人组成的“胸腹外科手术队”合并,成为“西南援朝手术队”,共同奔赴东北。
年7月1日,“西南援朝手术队”到达抗美援朝后勤基地沈阳,宋濡耀和王翰章在交接中心接替了张涤生组建的“冻烧伤治疗中心”,便投入到了积极救治中。
接着,“西南志愿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抵达长春市郊,那里被炸得到处是残垣断壁,没有一所好房子,只有日本留下的八大部*府大楼群还是完整的,医院建在了那里。
“西南抗美援朝手术队”医院
医院设好的第二天,大量伤员就不断送来,“从没看到过这么惨烈的伤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翰章老先生很激动,送来的伤员大部分是冻伤、爆炸伤、凝固汽油弹烧伤。
从那天起,王翰章就和他的同事们不分昼夜战斗在手术台上,“每天早晨,天不见亮起床……查完房就进手术室,一站就是一天,累了就和衣在地上眯几分钟,起来脱了衣服继续手术,回去时,已经是晚上10点过,又写工作笔记、手术记录。伤员太多,人手太紧,我们有时是通宵达旦,不停手术。”
在后方,医疗队科学地组织并采取了“阶梯治疗法”:即对 伤员从前线开始,分为卫生兵、急救员、运输员、接收站、医疗队5个阶梯逐步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救治率,减少了部队的减员。宋儒耀既是队长又是主刀医生,还是老师。他采用车轮战一台接一台的手术,经常从早上做到夜里。后来治疗中心迁往通化,成立了 后勤颌面外科治疗中心。一年后战地救护又临近换防,听说西南援朝手术队,特别是宋儒耀要回去,许多病员采取拒绝治疗方法以达挽留目的。
年2月春,手术队带着由伤病员签满名字的国旗光荣地回到成都。他们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整形外科”战伤阶梯式救治的流程,中国人民 后勤部卫生部、*治部特授予医疗队集体一等功,宋儒耀个人记大功一次。
倪葆春,在前线中完成《烧伤》一文
年2月,圣约翰大学医医院举行抗美援朝扩大会议,到会的有约大医学院院长倪葆春、医院院长王以敬(医院泌尿科主任)、医院院长陈邦宪(-年任医院院长)、校友会主席曹裕丰(-年为医院副院长,-年任医院院长)及校友、同学等近百人。会上,医务人员们一致要求把自己的医务技能贡献给前方英勇的中朝战士,立刻组织医疗手术队以表示约大医工抗美援朝的决心。
年8月,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组织了医疗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倪葆春担任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总队五大队大队长。
倪葆春(右一)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倪葆春率领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光辉的纪录。东北*区后勤卫生部为了将各志愿医疗队和专家们的工作经验汇集起来,供后来参战的医务人员学习,向各医疗队征稿。倪葆春和战友刘仁麟在百忙之中合作撰写了《烧伤》一文,刊登在沈克非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伤处理文集》中,成为当时处理烧伤的主要参考文献。
致敬功勋,精神长存
雄赳赳,气昂昂,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借用电视剧《功勋》的台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致敬每一位守护 战士的英雄的中国整形外科专家,你们是真正的功勋。
张涤生
(.06-.08)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原院长,中国整复外科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整复外科之父”。
王翰章
(.05-.09)
口腔颌面外科与整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与整形外科学创建人之一,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
宋儒耀
(.11-.02)
世界著名整形外科医学家、外科医学教育家,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视为现代世界整形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倪葆春
(.10-.10)
中国整形外科先驱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
上海市第一、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
中国现代的医美行业是从战争年代孕育而生的,王翰章老前辈曾经说过——“颌面外科医生的那把手术刀,在帮助病人消除瘢痕的同时,夺回的更是对生活的信心。”这也是中国第一代整形专家的共同愿望。
战争年代,整形外科是所有负伤的 战士重获新生的希望;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我们面对当代医美行业的各种乱象时,每一个医美医生和从业者都应该牢记行业先驱们的事迹,并且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专业技术,回归医疗,因为医美是一个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行业。
*医美深见根据网络内容进行整理、编辑、评论,目的是为了引导行业正向发展,如有对历史描述不准确的,请留言指正。
——END——